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,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。人類只有一個地球,各國共處一個世界,要倡導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意識。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價值觀包含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、共同利益觀、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。
見外國人士就表示,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“命運共同體”,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,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?!懊\共同體”是中國政府反復強調的關于人類社會的新理念。2011年《中國的和平發展》白皮書提出,要以“命運共同體”的新視角,尋求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。
當今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政治多極化、經濟全球化、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轉,各國間的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,但也面臨諸多共同挑戰。糧食安全、資源短缺、氣候變化、網絡攻擊、人口爆炸、環境污染、疾病流行、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,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。不論人們身處何國、信仰如何、是否愿意,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。與此同時,一種以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為目的的全球價值觀已開始形成,并逐步獲得國際共識.
江上青
1928年夏江上青轉入揚州高中,同年冬被國民黨當局以學運骨干分子為名逮捕入獄。1929年6月出獄后,改名江上青,就讀于上海藝術大學文學系,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,并擔任上?!八嚧蟆钡叵曼h支部書記,繼續從事地下學運工作。1929年冬,江上青在上海參加黨組織的秘密會議時再次被捕,1930年冬帶著一身疾病出獄。
1931年“九一八事變”后,面對日寇侵略和國民黨當局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深重災難,江上青義憤填膺,飽含激情地寫下了《前進曲——東三省事件》的長詩。此后,江上青與一批熱血青年先后創辦了《新世紀周刊》、《寫作與閱讀》、《抗敵周刊》等,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道理,宣傳抗日救亡、愛國主義和唯物主義思想,傳播革命和抗日的火種。
1937年7月,盧溝橋事變后他發表《盧溝曉月》的文章,表達了抗日救國的激情。在全國性抗戰爆發的形勢下,江上青等人組織成立了江都縣文化界救亡協會流動宣傳團,從江都出發,溯江而上,廣泛開展抗日宣傳,組織動員民眾參加抗日斗爭。1938年春夏時節,江上青遵照黨組織的指示到安徽,在中共安徽省工委領導下,參加了安徽省抗日民眾動員委員會第八工作團,在大別山區的六安、壽縣、潁上、固始、商城一帶開展抗日宣傳工作。
在皖東北,江上青等利用合法身份,積極開展抗日宣傳,推動盛子瑾創辦皖東北軍政干校。他親自編寫教材,為軍政干校學員講課、作報告,在學員中培養了一大批抗日干部。他還推動盛子瑾創辦《皖東北日報》和皖東北抗日文化服務社,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。經過黨組織和江上青的艱苦奮斗,皖東北出現了生氣勃勃的抗日救亡局面。
1939年7月29日,江上青在協助張愛萍等做國民黨地方實力派的工作后,與盛子瑾等率部返回司令部途中遭地主反動武裝伏擊,身中數彈,壯烈犧牲,年僅28歲。